新万博ManBetX-官网-App Store(纯净版)

当前位置:新闻动态 >> 正文
“十三五”本科教学工作回顾-1 | 文学院
时间:2021年11月30日 10:14  来源:新万博ManBetX新闻网  作者:杨颖  点击:


一、人才培养总体思路与规划

文学院前身为新万博ManBetX中文系,成立于1958年,至今已有60多年办学历史,现有汉语言文学、秘书学、汉语国际教育三个专业,设有中文系、文创系、文秘系、对外汉语系四个系部。汉语言文学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一流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为校级一流专业;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为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建设学科,建有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也是江苏省首批通过国家二级认证的师范专业。

十三五期间,学院秉承“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办学理念,扎根苏北,面向全省,辐射全国,培养具有健全人格、扎实学科知识与科学素养、过硬的专业技能、具备国际化视野,能够在基础教育学校、政府机关和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研究、管理、创作等相关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经过多年的积累,文学院也逐步形成了“双基多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此种模式坚持以“阅读、写作、做人”为基本思路、以“强化基础,提升技能”为主要目标,将“读写讲研”核心素养提升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通过制定侧重学生能力产出的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路径、打造“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课程体系、推行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建构多元协同的实践创新体系、做到学生、教师、管理者共同参与,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系统联动,以能力导向为目标的立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面向未来,文学院将适应新时代新文科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要求,打破中国语言文学独立为政的专业壁垒,构建多学科交融的课程体系,开发新型课程资源与教材,构筑智慧教学环境,建设多学科融合的师资队伍,推进教育教学范式创新,打造校内外协同育人平台,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探索形成地方高师卓越人才培育新模式。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力争获得第三级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资格,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力争获评省一流专业,汉语言文学和秘书学专业建成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新型文科专业。在本科教学提升的基础上,推进学科教学(语文)教育专业硕士点建设,为新一轮汉语言文学学术硕士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点的申报打好基础。

二、人才培养条件与过程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一方面,实施“名师+双师”引育工程,打造学术专业带头人;另一方面,实施“博士化+国际化”强基工程,助力青年教师成长。在十三五期间,1.师资实力持续增强。高级职称、博士学位、海外研修经历教师分别占比81%、62% 、38%;省级各类人才称号20余人次、兼职博硕导19人,长江学者2人(柔性引进),年龄、学缘、职称、学历等结构优良。

年龄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图

2.团队竞争力不断提升。学院获省“先进教育集体”;建设省科研创新团队1支、校优秀教学团队3支;培养省“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7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校教学名师2人、校教学标兵3人;获省级教学奖项7项,青年教师教学评优一等奖5人、获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奖4次。

在教学资源建设上,一方面,与爱课程、超星等合作建设在线MOOC课程,尝试虚拟仿真课程建设,同时引入国家精品在线课程,大力推进核心课程和师范特色课程网络化、精品化;另一方面,开发地域文化特色课程与教材,着力打造精品新型教材。十三五期间,建成国家一流课程3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3门,特色双语课程1门、校本课程3门;省重点教材3部;“淮安文史资料库”填补地方数字化资源空白。

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以“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为课程建设目标,以省校院三级教学改项革目为抓手,探索“读写讲研”四位一体教学模式与“动态性—常规化”课程考核模式;尝试“大班教学,小组讨论”课堂组织形式;分类培养,遴选师范“卓越班”,集中优质资源实施小班教学;以多种形式的教学沙龙交流教改经验。

十三五期间,参与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1项、主持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省级教改课题15项。

“读写讲研”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图

三、人才培养质量

十三五期间,人才培养多点开花,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立足在校生而言,科研创新成果突出,获省优秀毕业论文8篇、团队2个,省级以上大创项目30项,学生出版文集5部,诗集1部;竞赛表现优异,获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等国家级奖项6项,省级23项;综合评价表现突出,国家级获奖者200余人次,获评全国“百强社团”1个、省“十佳团支部”1个,省“先进班集体”3个,杨阳同学入选当年国家奖学金影视宣传,是江苏省唯一。

从就业情况看,文学院连续多年实现年终就业率在97%以上。从行业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教育(76.51%)、制造业(4.54%)、文体和娱乐业(3.03%)、信息技术服务业(2.65%)、商务服务业(1.89%)等行业。2016—2020年,文学院高质量就业率突破60%。历届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显示,文学院毕业生专业对口率87.28%,专业满意度85.46%,薪资水平为4699元/月,学生对教学满意度95.55%,毕业生对母院培养的满意度均在97%以上;用人单位对本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沟通协调能力都给予了较高评价,满意度达到95%以上。

四、其他特色材料

1.“双基多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文学院针对当前我国地方高师中文专业人才培养尤其是师范生培养普遍存在的提升乏力、落地不实的发展困境,结合自身办学实际,明确“文以化人,学以致用”的人才培养理念,并构建与实施了“双基多能”人才培养模式。“双基”,指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与专业认知、强化基本技能训练;“多能”,指学生在经典阅读、写作实训、口语表达、创新研究等核心素养基础上,具备胜任教师、秘书、记者、写手等多种职业的能力。“双基”是“多能”的前提,“多能”是“双基”的目标,二者关联节点在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与运用。“双基多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多年来,夯实了学生的专业基础,有效推进了多种应用能力的培养,促进了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与地方需求的结合愈加紧密。人才培养成效先后被《中国教育报》《江苏教育报》、江苏电视台、淮安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

2.“四维一体”审美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实践

文学院多年来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地方高师审美教育目标虚化、资源单薄、实践不足、平台欠缺、评价乏力等现实问题,结合自身的资源和优势,探索构建以“审美”“创美”为指向的“四维一体”的审美教育体系。“四维”是指:一是面向自然美、社会美、文艺美的审美解读能力;二是包含洞察力、辨别力、判断力的审美批评能力;三是创造文学作品、文创产品、教学案例、信息化资源的审美创造能力;四是传播传统美德、文史知识、艺术形式、地域文化的审美传播能力。以培养四种核心能力为目标,构建和实施有品质、有品位、有品牌的审美教育体系。成果在培养理念、实施路径、评价机制方面均有创新,自实施以来,课程体系得到了完善,形成了一支审美教育教学团队,获得了一批教学成果,丰富了教学实践形式,完善了人才培养平台建设,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先后被《中国教育报》《江苏教育报》、江苏电视台、淮安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


编辑:唐瑀   审核:杨颖
版权所有 新万博ManBetX 2019  苏ICP备:05071367号-1    苏公网安备32080202000172号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