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县治,天下安;郡县丰,天下富”。 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其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潜力决定着市域经济
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潜力。 改革开放以来,淮安县域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一些县(区)逐步形成自己的产业特色,财政收入、居民收入连
年翻番。 本文主要基于供给侧改革的视野,对淮安县域经济如何培强壮大进行思考。
县域经济的特点及发展理论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发展
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县域经济”,这是党的文献
第一次正式使用“县域经济”的概念。 自此,“县
域经济” 被正式纳入国民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
改革的范畴, 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发展县域
经济的高度重视,推动着全国县域经济的发展。
县域经济是区域性经济系统,具有综合性、层次性、地域性、基础性、分散性等特点,是区域经济的一种特定形式,也是中国经济中特殊的行政区经济。除了具有一般区域经济共有的特征以外,还有其自身的基本特征,即系以农业为基础的行政区域经济,包含县域经济、园区经济、乡镇经济、村域经济等多个经济层次。在县域经济中,县城是中心,乡镇是纽带,农村是腹地。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有:区位理论、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区域产业结构理论、区域空间结构理论、区域经济布局理论、区域分工理论、区域经济联系理论、区域金
融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理论、政府在经济发展
中的作用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其中“供给侧改革”成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突破口,“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写入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笔者认为,新常态下,传统的县域经济发展思路需要打破,运用供给侧改革来引领和推动淮安县域经济发展。
对供给侧改革的理解
2015 年11月23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召开第十一次会议,会议第一次提出“着力加强供
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此,供给侧改革成为“高频词汇”,将引领我国未来一段时间的经济发展。
供给侧改革是相对于过去需求侧改革而提
出的新概念和新思路。这种改革具有四个鲜明特点:一是强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强调激发企业和民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市场的活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改革现存的抑制供给的政策和体制,如简政放权、减轻企业税费负担等。二是重视效率。强调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实现经济增长,以解决低端产品过剩、中高端产品供应不足的问题。 三是着眼长远。通过创新以实现经济发展转型,构建、 塑造和强化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新动力、新空间,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供给侧改革的近期任务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四是强调制度的作用。以中长期的高质量制度供给激发微观主体创新、创业、创造的潜能,取代短期需求调控为主的凯恩斯主义模式。供给侧改革的主战场是要素市场,即要用劳动力、土地及自然资源、资本、科技和制度这“五大要素”来代替需求侧的投资、消费和出口这“三驾马车”。目前,“五大要素”前三项要素的支撑力正在衰减,引领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必须更多依靠后边的两个要素,即科技和制度,要依靠科技第一生产力和制度改革释放的“最大红利”,推动经济由“双中低”向“比中高”攀升。
淮安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要素供给分析
(一)加大供给侧改革力度,构建创新发展新体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发展是“十三五”期间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创新驱动战略,位于淮安“十三五”期间六大发展理念之首,要以创新的思路探索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径。一要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不断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和创造潜能,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和竞争力。二要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优化行政审批服务和中介服务,提高政府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三要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大力引进创新创业人才,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四要抓住江苏省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国土资源部新型城镇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这个契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利用制度改革、城镇化投融资机制等改革,推动人、地、钱、房等领域的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开拓城镇化增长的内生空间,以解决农民工融入城镇成本、产城融合发展、开发区转型升级、淮安中心城市能级提升、县城等中小城市功能完善、重点中心镇建设和培育、建设美好乡村,加快四化建设进程。
(二)强化中心城市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发展都市区经济。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淮安要利用好中心城市这个重要资源,发挥其集聚和扩散作用。县域经济是行政区经济,容易相互竞争,利用撤县设区的机遇,以全市为一个整体,发展都市区经济,以取代县域经济。需要编制都市区经济发展规划。在编制规划时,要注重两点;一方面,要推进中心城市与县在产业链上的垂直分工。按照“研发在中心城市、制造在县;孵化在中心城市、转化在县”的分工思路,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高端要素集聚优势和县的空间资源优势,通过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在分工基础上增进合作。在中心城市逐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在县区域逐步建成一批特色县、乡镇。另一方面,在县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要学习浙江的做法,全市各县之间、市与县之间要开展横向分工合作,发展产业联盟,构建、拉长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政府要加强引导和鼓励各县特色产业发展,对重复建设、盲目竞争行为加以必要的干预和限制,以限制、杜绝过剩产能。
(三)补齐交通短板,建设宁淮城际铁路。淮安要实现县域跨越式发展、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增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功能。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重要的基础设施,铁路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支撑,发挥着重要的龙头与引领作用。连淮扬镇、徐宿淮盐两条高铁已开工建设,不久,淮安人将圆高铁梦。然而,淮安与省城南京还不通铁路,严重影响淮安经济社会发展,淮安人从上世纪就呼吁建设宁淮铁路,以补齐淮安与南京的铁路交通短板,迫切需要建设时速250公里的宁淮城际铁路。这条铁路,除了完善、提升淮安综合交通枢纽功能以外,对南三县具有特别重要意义,能极大地优化交通区位,可以消除没有铁路的瓶颈,融入南京1小时都市圈,深度参与江北新区建设,推进现代化建设。江苏省委、省政府已明确提出把淮安打造成为全省三大铁路枢纽之一,计划“十三五”期间开工建设,尽可能于2018年动工。要把这美好动人的规划变为现实,需要做的事情很多。要像争取重特大工业项目一样争取宁淮铁路,发挥连淮扬镇高铁建设精神,把宁淮铁路项目列入全市重点工作、明确目标任务、明确完成时序、明确责任单位,加快从立项到可研行业审查、可研评估、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的各项进程。以宁淮铁路开启、省级铁路枢纽建设拓展淮安发展空间,融入江苏沿海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南京江北新区、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开启淮安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新纪元。
(四)创新金融工具,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伴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金融的作用日益突出。金融是供给侧五大要素中的资本要素,通过与经济、科技的紧密结合、叠加,形成一种全新的“金融+”发展生态,是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强劲动力。虽然全市金融机构都加快了金融工具创新步伐,但从实际操作来看,新业务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县域金融机构收缩,信贷管理权限上收,县域获取资金渠道狭窄、融资方式单一、融资难,造成县域金融的缺失和供给的不足,削弱金融对县域经济的支撑力度,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在发展金融服务业方面,盱眙建设金融集聚区,助力县域经济发展,取得较好的成效,应当成为其它县借鉴的经验。对市一级层面来说,在大力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和各个市级开发区的同时,要改善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创新金融产品,切实解决县乡三农发展和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市政府已出台了《加强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首先要用好这些政策和配套措施,其次,可学习和借鉴《湖北省县域金融工程试点实施方案》,以及苏南、杭州、廊坊固安等地的做法,进一步出台扶持政策,用金融改革推动县域经济大发展。
此外,在新经济时代,“科技金融”作为一个独特的金融创新而备受关注,因为人类社会每一次产业革命,都是源于技术创新而成于金融创新,科技与金融通过各种方式的紧密结合,共同推进经济的演进与社会的进步。为此,2011年,中央八部委出台《关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加快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若干意见》。同年,江苏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意见》。要打造好发展县域经济的科技金融平台,致力于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的多元投入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平台。淮安已开始重视科技与金融的结合,大力建设苏北金融中心,农行、江苏银行进行了探索,组建了科技支行。然而,总的来讲,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要在县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业,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为县乡科技型企业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五)发挥人才引领作用,服务县域经济发展。人才是第一资源,也是科技创新的载体。发展县域经济,最缺乏的就是人才。要抓人才引进,抓人才培养,抓人才使用,为县域经济加快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淮安近几年人才工作不断创新,取得好的成效。但是县域人才引进需要加强。既要注重引进领军型创业创新人才,充分利用好国家、省、市、县各项人才引进计划,特别是要注重引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人才,以他们为核心组建创业创新团队;又要重视技能熟练、业务精湛的高级“蓝领人才”队伍建设,突破实用型人才短缺的瓶颈。
(六)选举“经济能人”担任村两委主要领导,推动村级经济大突破。村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凡是县域经济发展好的地方,其村级经济发展质量也高,这些村的发展都离不开村两委的经济能人。如华西村的吴仁宝、徐州市马庄村书的孟庆喜、沭阳县桑墟镇老庄村党支部书记孙东康,他们极大地推动了村级经济发展,生动地上演了一幕幕生动的农民奔向现代化的话剧。因而有:“富不富、关键在村支部”,“ 农村经济强不强、功夫全在领头羊”等说法。目前,全市有相当部分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经济薄弱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部分村两委主要领导艰苦创业精神不够、发展经济束手无策。目前迫切需要选举能带领村民致富的经济进入,担任村两委的主要领导,以推动村级经济的发展。这是制度创新供。可采取的措施为:一是把群众中真正有政治觉悟、有致富能力、有带领群众致富愿望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二是大胆起用符合条件的优秀党员、硕士村官、大学生村官、私营业主、在外在创业回乡等能够带头致富、带民共富的能人担任村支部书记、村干部。三是积极探索公推公选、公推直选等做法,突出选优配强村级党组织带头人。四是对那些在位多年而村经济发展无起色的人要坚决换下。(作者系新万博ManBetX教授、博士,淮安发展研究院负责人、淮安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刊播媒体:淮安日报刊播时间:2016年3月14日作者:何伟
媒体链接:http://szb.hynews.net/harb/html/2016-03/14/content_3544579.htm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