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万博ManBetX-官网-App Store(纯净版)

当前位置:媒体新万博ManBetX >> 正文
【淮安日报】吹尽黄沙始到金:党史专家程中原的学术情怀
时间:2016年11月24日 13:44  来源:新万博ManBetX新闻网  作者:  点击:

编者按:10 月 17 日下午,著名党史专家程中原先生在新万博ManBetX开设专题讲座,深情回顾了他在新万博ManBetX前身淮阴师范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淮阴师专)工作和开展学术研究的经历。程中原先生专注学术的精神与成果令人钦佩,本报特以专辑形式展示其非凡的精神风采。

个人简介:程中原,江苏无锡人,1938年5月出生,1959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先后在淮安师范、淮阴师专任教。1983 年起任《江海学刊》副主编、主编。1985年在江苏社科院评为研究员。1991年调至当代中国研究所。1996年至2006年任副所长。2003 年至2007 年任《当代中国史研究》主编。先后出版专著、论文集十二部,发表论文近百篇。

那些年,那些事

程中原

结缘专家萧兵

1955年我进入大学,在进大学之前,当过三年的小学教师。粉碎“四人帮”以后,1979年淮阴师专刚刚恢复,学校领导想要办一个学报。那时全国高校恢复学报的还很少。为办好学报,想方设法,招引人才。当时淮阴有一个萧兵,他是在上海东海舰队被打成右派下放到淮阴的。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萧兵在上海是有点名气的青年评论家。文革期间,他在一个马车运输队干活,铡草把左手四根手指铡掉了,但没有中断研究,主要醉心于先秦文学、楚辞、上古神话研究等,他从民族学、人类学角度来研究先秦文学,方法比较新颖。他的工资主要都花在买书和到上海、南京等地查资料的路费上。当时,淮阴师专的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周希权,是萧兵在东海舰队时的战友,想把他引进来。萧兵提出条件:要他来淮阴师专,得让他办一个刊物,还要给他一套房子。当时我主编学报,心想已经有了学报,为什么要再办一个刊物。萧兵提出办一个文史资料方面的刊物,学校答应了,还给了他一套房子,名义上做这个刊物的编辑部。刊物名为《活页文史丛刊》,请茅盾先生提了刊名。

校党委让我兼管这本刊物。关于刊物,萧兵的想法是以先秦文学研究为主,团结全国这方面的学者。我觉得光搞古代的东西不行,文革中批判过“厚古薄今”。我和萧兵商量,这个文史刊物,有古,也要有今,也要有现代的部分。他表示赞成。当时我在学校教现代文学史,我觉得现代文学对革命作家、革命文学家,重视不够,就和萧兵商量,办一个栏目,叫“无产阶级革命家青年时期的文学活动”。因为无产阶级革命家中有不少青年时期搞文学,是从文学走向革命的,像周恩来、陈毅、李富春,青年时期都搞过文学创作。

商量好以后,我就约请鲁迅纪念馆的陈漱渝,请他帮忙提供稿件。陈漱渝很热情,给我开了一个青年时期搞过文学创作的老革命家的名单,并组了稿。我看了以后,发现里面没有张闻天。上世纪三十年代有关人士写的现代文学史,评介了张闻天创作的小说和剧本。我为什么要研究张闻天,想法很清楚,不仅要为了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更是为了吸引人才与关注,因此刊物要避免厚古薄今,力求做到详实丰富。

研究张闻天,从查阅老报刊起步

淮阴师专是1958年创办的,1963年,贯彻调整方针的时候,下马,停办。粉碎“四人帮”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学校没有什么图书资料。这时,一个曾下放在淮阴的作家方之去世,我到南京参加他的追悼会,在南京呆了几天。到南京的龙盘里图书馆,去查阅张闻天早年文学活动的资料。这个图书馆很老,很有名,馆藏非常丰富。怎么查呢,一点线索都没有,就翻阅《小说月报》《民国日报·觉悟》这些老报刊。1919年、1920年、1921年、1922年,逐年、逐期翻阅。时间宝贵,在南京的这几天,我每天都在龙盘里图书馆,中午吃两块烧饼,喝点开水,也不休息。大桌子对面,也有别的查资料的人,面对面,大家都查了好几天,于是聊起来。“哪里来的,搞什么的呀?”其中有个热心人,南京大学的老倪,他告诉我“张闻天的儿子就在南大图书馆,你可以去找他”。后来,我就找到张闻天的儿子张虹生,他给了我一份张闻天1941年写的很简要的自传。我一看,张闻天1941年以前的简历就大致清楚了。他听说我要去上海,请我顺便带一点东西给他姐姐,就是张闻天前妻生的大女儿张维英。到了上海,我先后去徐家汇藏书楼和上海图书馆查资料。抽空去了张闻天的大女儿家,看到写字台玻璃板下压着一张张闻天早年的照片,是张闻天抱着大女儿同汪馥泉的合影。我头一次去,跟张维英谈了约1个小时。第二次去,我就跟她借了这张照片,由鲁迅博物馆的朋友陪着,到照相馆翻拍了。通过查阅大量的历史报刊,加上与其子女的交谈,我对张闻天早期的文学活动有了较多的了解。

在上海近一个星期,回到南京,到南京师范学院(现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陈振国先生家歇脚。陈是我的高年级同学。他告诉我:“今天早晨,听广播有一篇回忆张闻天早年活动的文章,《人民日报》登的。”我问他是谁写的,他说是一个很有名的人写的,名字没听清。我当时心想,我这一趟南京、上海白跑了!我就是为了了解张闻天的早年活动,现在一个名人的文章已经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我还有什么好说的呢?当天傍晚,我回到淮阴。当时,《人民日报》有航空版,在淮阴能看到当天的报纸。我拿来《人民日报》,一看,是茅盾写的《我所知道的张闻天同志早年的学习和活动》。这篇文章两千来字,回忆了张闻天早年的许多重要活动,很珍贵,但茅盾在时序上有颠倒,涉及的时间、地点等具体问题,不够准确。我当时就想,茅盾年纪大了,记忆有些出入是难免的,身边的工作人员,应该把茅盾写的东西认真地核对呀,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有这么多差错,影响多不好。因为我刚查过这一时段的报刊资料,这篇回忆性的文章中哪些事件记错了,一眼就看出来了。当天晚上,我写好一篇文章,题目叫《关于张闻天同志的早年活动》,纠正了茅盾文章的差错,谈了六件事:1.关于在河海工程专门学校;2.关于去日本的时间;3.关于给《小说月报》的投稿;4.关于进中华书局当编辑;5.关于赴美勤工俭学;6.关于加入中国共产党。文章中有一句总的评语:“张闻天同志早年的文学活动,在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第二天我就把文章寄给了《人民日报》和《历史研究》。几天后,收到《历史研究》朱成甲的电报,他告诉我,刊物决定发表。文章在该刊1980年第2期发表以后,不少报刊转载。我想,这是因为张闻天是一个做出过重大贡献,而又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历史人物,在拨乱反正、思想解放的大潮中,大家都想了解他。

我的初衷是为满足我们学校那两本刊物的需要而去工作。一方面搞资料,搞出一个“张闻天早年文学著译编目”,尽可能地掌握张闻天文学创作和翻译的全部文本。长篇小说,他的一些论文,尽量从报刊上复印下来。不少报刊纸脆了,不让复印,就拍照。另一方面,写评介文章,写了张闻天早年文学活动的综合性评介,另外还写了关于长篇小说《旅途》、三幕剧《青春的梦》以及他的短篇小说、杂文的评论,主要是在《活页文史丛刊》和《淮阴师专学报》上发表。

研究张闻天的几件事

回顾我从事张闻天研究,有三件事值得一提:一是,编辑出版了《张闻天早年文学作品选》和《张闻天早期译剧集》;二是,发现了张闻天在“五四”时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文章;三是,我被吸收参加了中央批准成立的“张闻天选集传记组”。

我整理出张闻天早年著译编目后,把这个目录和我写的评论张闻天早年文学活动的文章,通过朋友杨犁(淮阴师专教师、后任《新观察》副主编)交给了《新文学史料》的负责人牛汉。《新文学史料》很快就将目录和文章发表。另外,我向张虹生建议,编一本张闻天早年文学作品集。我把我编的资料,基本就是这个集子的目录,还有我发表的评论,都给了他。张虹生把我这个建议转交给张闻天夫人刘英。这个时候是1980年初。当时我还不知道,1979年8月开过张闻天追悼会之后,张闻天的学生、部下,像邓力群、马洪、曾彦修这些老领导,他们向中央打了一个报告,要出张闻天文集,中央批准了。中国人民大学的胡华教授在筹备《中共党史人物传》,就是后来出了一百几十卷的,他觉得张闻天应该收到里面,要有一个四五万字的传记。当时胡华有两个助手,一个是张培森,一个是清庆瑞。胡华让他们两位专门做张闻天传。正在这时,我研究张闻天早年文学活动的初步成果,被他们看到了,知道我有这么一个建议。

他们看我的研究资料比较扎实,写的评论口气也不小,很像那么回事,说“行”。张闻天夫人刘英把我的编书设想和评论文章送给了茅盾,请茅盾写个序言。同时,写信给我,希望能到北京见面。那是1981年夏初。暑假,我到包头参加一个现代文学的会议,路过北京,停留了一下。张培森陪我去看望刘英。刘英一看到我,说“你这么年轻啊”,其实,我当时已经四十出头了。她说:“闻天的文学作品集,就请你编。茅盾已经写了一个序。”刘英非常爽快,说着站起来到书房把茅盾写的序拿给我。就这样出了一本《张闻天早年文学作品选》——这是我做张闻天研究后编的第一本书,这里面涉及的外文很多,英文、法文、俄文、日文、阿拉伯文等,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责任编辑是一位年轻的女同志,看了我做的注释,说:“程老师,你外语真好。”其实,我外语不行,只学了点俄语。因学过普通语言学,会查各种词典,如此而已。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人民出版社在一个楼里,两家的资料室真好,各种外语与中文对照的词典都有。

文学作品选出来以后,又出了一本《张闻天早期译剧集》。当时,我想好请成仿吾写序。因为张闻天写的剧本《青春的梦》请成仿吾看过,这是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成仿吾给他提了意见,张闻天作了大的修改。在长征前后,他们也有来往。成仿吾当时是中国人民大学校长,请他写序最合适了。这样,张闻天早年文学活动的两本书,一本创作,一本翻译。作序的人,一本是茅盾,文学研究会的领导;一本是成仿吾,创造社的骨干。张闻天既是文学研究会的成员,又和创造社的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有很深的友谊。我做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编的两本书由现代文学两大流派的两位代表人物来作序,也就心满意足了。在张闻天早年文学活动研究方面,我发表了一些文章,后来出了一本专著:《张闻天与新文学运动》,请杨尚昆题的书名。

邓小平在张闻天追悼会的悼词里说:“张闻天同志是我国‘五四’时期的热情战士。”除了搜集“五四”时期文学活动的材料之外,我还花力气寻找他当时发表的文章。在不少朋友的帮助下,终于在南京大学图书馆,找到了南京“五四”时期的刊物,叫《南京学生联合会日刊》,了解到张闻天是该刊的重要撰稿人。在这份日刊上,他发表了三十多篇文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社会问题》一文,以其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闪耀着五四时代精神的光辉。在这篇文章中,张闻天明确提出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来观察中国的社会问题,认识中国社会的发展阶段,解决中国革命应该怎么进行的问题,明确提出靠工农起来革命、彻底推翻统治阶级的主张,他还明确论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应该分两步走的思想。在当时的先进青年中,张闻天是站在最前列的。这篇文章,是在1919年8月发表的。当时《新青年》“马克思研究号”还没有出来。李大钊编的“马克思研究号”,上面写的是1919年5月,因印制延误实际是9月问世。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是1920年5月出版的,张闻天在文章中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来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并引用了《共产党宣言》第二章中的“十大纲领”,起点确实很高。张闻天“五四”时期就传播了马克思主义,而且注意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真是不简单啊!

对我来讲,参加“张闻天选集传记组”,进入了一片新天地,胜过读一个博士或是做一个博士后。(本文系作者在新万博ManBetX所做的专题讲座稿件,有删节,题目为编者后加)

新万博ManBetX获赠珍贵“红色文献”

张同刚

10 月 17 日,新万博ManBetX举行惠赠仪式,著名党史研究专家程中原先生及夫人夏杏珍将收藏的图书、档案类“红色文献”近万册捐赠给新万博ManBetX。

藏书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迄今为止程中原及夫人夏杏珍撰写和编辑的书籍,共计 82 部、 112 册;二是朋友和有关部门单位赠送的书籍;三是自己购买的书籍。藏书分两批由新万博ManBetX图书馆收藏。藏书中有部分非常珍贵,如《新华月报》创刊号、《红旗》杂志创刊号、华中版《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各种签名本、他们俩的著作手稿、过程稿、以及有文献价值的批件和书信等。程中原先生希望捐赠的这些书刊资料,能对学校的教学和科研中产生积极作用与影响。

新万博ManBetX党委书记朱汉清表示,两位先生的惠赠,开启了新万博ManBetX文库建设的序幕。两位先生是新万博ManBetX的杰出校友,他们的学术成就和求索精神令人景仰,他们对学校的深情厚意和热忱惠赠令人起敬。

刊播媒体:淮安日报刊播时间:2016年11月23日作者:程中原

媒体链接:http://szb.hynews.net/harb/html/2016-11/23/content_3696526.htm

(作者:程中原 张同刚 审核:柏华)

本文来源:新万博ManBetX新闻网责任编辑:柏华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

编辑:柏华   审核:
版权所有 新万博ManBetX 2019  苏ICP备:05071367号-1    苏公网安备32080202000172号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