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染之美,在于它经历岁月变迁之后的历久弥新,在于它晕染丰富、变化自然的趣味无穷。”拿起自己的一幅幅扎染作品,钱敏说,她痴迷的,就是这种传统手工古老而又前卫的幻化之美。
沉迷扎染 把时间“浪费”在这美好的手作上
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手作带来的舒适惬意,享受手作时忘记时间的慢生活。钱敏,新万博ManBetX美术学院教授装饰设计的老师,平时教课的内容多与设计、制作相关,布艺、纸艺、木艺……无不涉及。很自然,她也就成了手作达人。私底下,她最迷恋的是一种老祖宗传下的精巧的手艺——扎染。
“扎染有着悠久历史,唐代发展到鼎盛时期,贵族穿绞缬的服饰成为时尚。北宋时期因扎染制作复杂,耗费大量人工,朝廷曾一度明令禁止,从而导致扎染工艺衰落,以至消失,但西南边陲的少数民族仍保留这一古老的技艺。明清时期,云南洱海白族地区的染织技艺已到达很高的水平,至明国时期,居家扎染已十分普遍,以一家一户为主的扎染作坊密集著称的周城、喜洲等乡镇,已经成为名传四方的扎染中心。现在,扎染成了独特工艺文化,也是一种生活时尚。”说到扎染,钱敏立即打开了话匣子。她曾经在一次旅行时到了有“扎染之乡”之称的云南周城,苍山洱水之间,迷人的村庄飘浮着一种牵动人心的淳朴和厚实。而这,与这里随处可见的一块块蓝白相间的扎染布所营造的氛围不无关系。丰富的民族扎染制品,既充满浓浓的民族风味,又很具现代韵味,这种古典与时尚的交织,非常吸引钱敏,让她对这种民俗手工艺产生了一种奇妙的感情。
体验扎染 教你做件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作品
传统扎染手艺,所用的面料一般是布帛、丝绵,染料来自苍山上生长的寥蓝、板蓝根、艾蒿等天然植物的蓝靛溶液。钱敏介绍,植物染料与化学染料相比,其色泽自然,克服了现代化学染料污染环境以及有害人体健康的副作用,最适合做服饰、桌布等与人肌肤相亲的物品。
拿起工作室沙发的两个用扎染布料制作的抱枕,钱敏介绍起了扎染的工艺流程。“步骤可分为扎花和浸染。先扎后染,所以用扎染形容它最形象。”她说,扎染又叫扎缬和染缬,扎的门道非常多,简单的可以直接用皮筋进行扎结,复杂的可以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或以等多种形式组合。扎成什么造型,什么花色,直接决定了染布最后的图案。因为在此后的染色过程中,被结扎起来是地方不能着色,因此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图案。
“将扎花完毕的布匹浸入染缸,再根据对花色、图样明暗的需求,进行不同层次的多次浸染。浸染后抽去所扎或缝的线,织物表面便形成由深至浅的晕染花纹。”钱敏说。扎染最大的魅力就在于此,因为人们在缝扎时针脚不一、染料浸染的程度不一,带有一定的随意性,染出的成品很少一模一样,几乎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孤品。“在拆开结缬之前,你不会知道它的样子,答案只能留待最后一刻揭晓。因此,每一次做扎染作品,都有着一种不可预知的期待和惊喜,让人兴奋而且愉悦。”
扎染布的用途非常广泛,既可以用作家居装饰,也可以用来制作服饰。钱敏介绍,因为独一无二的属性,扎染作品非常符合现代人对于个性化的追求,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上了这门艺术。
读懂扎染 让生活中的美由“染”而生
今年春节前,钱敏曾受邀为一些对手作非常感兴趣的“太太团”、“亲子团”现身示范,启发大家发挥奇思妙想,教他们制作属于自己的扎染布。对于一块素白的布料在几个小时后竟能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图案,而且同样的扎结方法,出自不同人之手,结果呈现出却是形态各异、色彩不一的图案,不少人惊诧不已。
不过,对于这种浅尝辄止的授课,钱敏的内心是矛盾的。一方面,她希望通过这种途径让更多的人了解扎染,喜爱这种流传千年的民俗手工;另一方面,她又觉得这种方式并不能真正体验到扎染的魅力。“扎染并不是简单的扎几个结染几种颜色,它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具有非常高的艺术水准和文化价值。”钱敏说,扎染的入门非常简单,不需要美术功底,没有门槛,但要想真正做出一幅上好的作品,需要较高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感觉。
如今,她正在校外打造一间专门的工作室,让更多的人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扎染,体验传统民俗手工的魅力。“这是一种源于生活的艺术,反过来又能妆点生活之美,我希望让更多人参与其中,其实艺术与生活并不遥远。通过扎染,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创作一件属于自己的作品。”
刊播媒体:淮海晚报 刊播时间:2017年3月8日 作者:姜晴
媒体链接:http://szb.hynews.net/hhwb/html/2017-03/08/content_3717101.htm
(作者:姜晴 审核:董旭冉)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