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万博ManBetX-官网-App Store(纯净版)

【新华日报】激活人才新引擎 赋能新质生产力


2024年12月17日 07:40 赵宜江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生产力新质态,而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创新的第一资源。作为地方高校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对接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要求,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为引领,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因地制宜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以高水平人才的集聚与发展,为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注入新动能。

坚持系统思维,人才优势向“新”集聚。高校人才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以全局视野和创新思维不断完善面向新质生产力的人才工作体系。强化顶层设计。坚持党管人才,聚焦做优人才开放体系、需求体系、管理体系,持续发挥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议事协调作用。完善党委领导、学术主导、学院主体、部门协同的联动机制,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围绕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产业发展需求,统筹规划布局人才建设工作。强化精准引才。聚焦学校重点学科建设、优势学科提升、特色学科打造等重点任务,坚持靶向引才、平台引才、项目引才,有的放矢精准引进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团队带头人;聚焦地方产业集群建设,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重点引进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高端、紧缺、急需人才,提升引才精准度和产业适配度。强化协同联动。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国内外高校等深入开展合作共建,构建校地、校企人才引育共同体,打造高层次人才集聚高地,尤其在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打破人才流动空间壁垒,共建共享人才资源、创新资源。

坚持因地制宜,人才培育向“新”提质。地方高校要主动对接区域重点战略和重点产业领域的发展需求,着力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服务地方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与团队。凸显创新团队。加强高水平创新团队培育,依托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以及省部级高层次科研平台,培育一批能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领军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凸显青年英才。完善青年科技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在人才项目、科研项目资源分配等方面予以倾斜性支持,给予青年科技人才更多机会承担重要研发任务,不断提高青年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凸显应用特点。加强应用型人才培育,进一步深化校地校企合作,鼓励高校人才积极走出去,打造以项目为牵引、以解决实际产业需求为驱动的合作模式,发现、研究和解决真问题,推动优质科技成果从校园走进企业、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从论文著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坚持分类评价,人才驱动向“新”赋能。在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发展中,要持续完善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人才评价体系,最大限度激发创新人才活力。持续优化人才评价制度。强化人才发展性评价,秉持“唯才是举”原则,赋予高层次人才团队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学术资源调配权,鼓励人才深耕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完善自由探索型和任务导向型科技项目分类评价制度,探索制定优秀科技人才的职称直聘、破格晋升方案,健全完善科学化、社会化、市场化的科技创新人才评价制度,全方位激发人才发展活力。持续健全人才评价体系。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和绩效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坚持“破五唯”和“立新标”并举,加大对承担前瞻性、战略性、基础性等重点科技任务的人才激励力度。完善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体系,将师德师风评价贯穿人才引进、考核晋升、职务评聘、岗位聘任全过程,坚决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持续探索人才评价模式。不断健全组织评价模式,确保引才工作前瞻性、学术评价权威性和遴选评议公正性。探索构建用人过程评价模式,推动建立政府、企业、行业、高校共同参与的评价模式,在产业发展前沿识才用才,在项目攻关一线用才辨才,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坚持服务为先,人才保障向“新”增效。加快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需要的人才发展体系,需要涵育良好的人才成长生态。构建“愿为”的服务环境。强化人才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用好用足校地人才政策,保证人才发展空间。在人才落户、配偶就业等方面为人才提供全要素的服务保障,切实解决人才发展的后顾之忧,以温情服务留住人心。构建“能为”的制度保障。持续完善人才经费保障制度,不断加大人才队伍建设专项经费投入,对高精尖缺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予以重点保障。优化绩效分配制度,切实发挥突出贡献认定机制的引导和激励作用。搭建人才服务地方的桥梁,推动建立健全地方、高校、科研机构等联动的人才支持机制。构建“有为”的文化氛围。加强学校领导班子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鼓励高层次人才潜心科研、勇于创新。持续完善人才建设工作荣誉表彰体系,充分发挥优秀人才的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文化氛围,提供职业发展绿色通道,切实铸牢桑梓情,增强人才成就感、归属感、获得感。(作者为新万博ManBetX党委书记)

刊播媒体:新华日报  刊播时间:2024年12月17日  作者:赵宜江

媒体链接:https://newspaper.xhby.net/?act=article&aid=1401776&layountIndex=14&date=20241217&siteID=2&id=1




苏ICP备:05071367号-1

苏公网安备32080202000172号
XML 地图